“价格战”将于七月份停止,车市竞争将回归理性

辰奕驾势辰奕驾势 2025-09-01 4.47 K 阅读

在2025年6月份里,汽车领域重点话题主要集中在行业反无序竞争;从相关部门对车企之间的“价格战”和“舆论战”进行关注和隐性点名之后,关于智能驾驶夸大包装、品牌竞争恶意拉踩、批发零售销量造假和上下游企业账期调整方面出现了向好的趋势。

“价格战”是否能停歇?

这是现阶段所有企业和汽车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

笔者认为“价格战”将在七月份停止,后续还会出现合理的价格竞争但不再会出现无序的价格“大乱斗。”近日,有消息称某知名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即将全面取消“一口价”方案,操作等同于停止打价格战;作为权威媒体一度提及的强势企业做出了表率,相信连锁效应即将出现,下一周将会有更多品牌进行产品价格方案调整。

“价格战”将于七月份停止,车市竞争将回归理性

价格战不能打

打“价格战”是不利于企业、行业发展,同时也不利于消费者的错误竞争方法。

不论产品售价是否会降低或降低多少,作为生产制造企业都是要维持合理利润的,否则企业会无法运转;同理,上游供应商企业、下游零售维修企业也需要合理的利润,于是在产品售价降低的前提下想要维持合理利润就得降低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可以一定程度的压缩,但是极限是偏低的;最终还是要从基础的原材料开始压缩,供应商还能提供的产品品质将难以保证。而零售维修企业能压缩的主要是人力资源成本,随之而来的则是销售服务和车辆维修水平的整体下滑,购车、用车体验将变得比较糟糕。

作为消费者看似以足够低的价格买到了原售价较高的商品,会有一种“捡漏”的感觉;但是车辆品质的下降会让车辆的故障率提升,也会让车辆更容易出现生锈、异响或悬架系统常见的但不属于故障的“通病类”的用车难题,车辆的维护成本会变高。

且“价格战”只要开打就很难停止,除非被叫停。

那么现在购买的汽车在未来还会降价,现在的“捡的漏”在未来会“漏上加漏。”

结果是车辆的残值率会非常低,未来再想要换车也很难以现有车辆去补偿购车预算;所以“价格战”对所有企业和消费者都没有益处,这是一种短视的竞争方法,参与“价格战”的企业往往是不坚持长期主义的,除非是一些被动参与的企业。

价格战被叫停

此次“价格战”的停止并非某些企业的顿悟,而是多部门联动的结果,应不用担心未来会死灰复燃。

依然有网友担心“价格战”只是阶段性停止,是某些车企大战略中的战术;笔者认为并非如此,因为在这种竞争方法中尝到甜头的企业不会主动停止,只要没有部门重视,此类企业则有望成为未来的寡头,这正是某些企业的初衷;所以只有不被允许才有可能使其退出“价格战,”本月各部门的“重拳”才是使其“停战”的关键因素。

回顾:关于智能驾驶技术宣发包装要明确产品功能边界,禁止拉踩式竞争工信部将对舆论关注度高或有隐患车型加大抽查力度,严禁偷工减料零公里二手车被关注全国工商联建议经销商返利政策加强规范,账期最好不超30天多地金监部门叫停“高息高返”

“舆论战”的叫停是无需赘述的,关于辅助驾驶系统夸大包装进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不得不重视;于是车企之间的竞争只有转向价格竞争;可是工信部将对关注度高或有隐患的车型加大抽查,一旦发现有偷工减料的车辆,其不仅要对相关企业进行处罚并且还会公示,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对于一个品牌甚至一家车企而言都将是致命的打击。反之,不能去偷工减料的话,产品售价也就压不下来,那就只有去想其他的办法。

能不能“刷数据”呢?

刷出高销量也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同时更能吸引产业资本;有了这两个基础,其成本控制能力则会更强,届时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产品售价调整也不会影响车辆品质。

然而这样的竞争方法是不正当的,是不公平的;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零公里二手车和虚销的方法去刷数据,而这两个方法都已被曝光,再执迷不悟则后果将难以预料。

经销商要生存、供应商要生存,主机厂不能再从上下游企业吸取能量,至此只有一条路可以走:恢复产品合理售价,展开正当良性竞争。

七月的车市会回归正轨。

The End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阅读